您的位置 : 木千文化 > 无限流 > 我在大宋靠摘镜技术名声远扬_精选章节

更新时间:2025-01-21 20:55:44

精选章节

“拨霞供!拨霞供!热气腾腾香喷喷的拨霞供,几位客官要不要进来试试?”

闻到香味儿及吆喝声,书娱一脸懵,这香气不是火锅吗?火锅啥时候改名字了?

睁开眼一看,发现自己躺在一条陌生的街道上,还全身疼痛。街上遍布铺席商店,车马拥堵,行人摩肩接踵。她惊愕地坐起来,心中满是恐惧。

“这是哪里?我怎么会在这里?这一定是在做梦。”接着躺下又闭上眼睛,再次睁开眼还是一样的场景,她敲了一下自己的头,好疼啊,这真的不是梦境,崩溃大喊:“不是吧,妈妈,我竟然穿越了。”

书娱颤抖地站起来,一瘸一拐地在街道上走着,细思着自己穿越的缘由。她本是21世纪著名的摘镜专家,正在医院为近视患者做着近视手术,怎么会突然穿越到了古代世界呢?

算了,不想了,既来之则安之,反正现在暂时也回不去,得先想办法在这里生存下去。刚醒来时听见商贩吆喝的是拨霞供,所以我这是穿越到了大宋。书娱心中窃喜,还好上天待我不薄,大宋女子也可经商,我何不凭借我的摘镜技术,在大宋闯出一片天地。

就在这时,她注意到了一间铺子,铺子地理位置不错,位于街头,较为醒目,面积虽然不算大,但是内部陈设有序,只是看着比较破旧。书娱心想,只要稍加改造,这里不失为理想医铺的最佳选址。

她走上前去,看见门口张贴着:铺子转让,有意购买者请到宋府找宋掌柜的字样。

书娱一路打探来到了宋府,轻轻敲了敲门。不一会,一位丫鬟打开了大门。

“您好,我想找一下宋掌柜,我看见街道上出卖铺子的字条,我有意购买。”

“您随我来。”

说着丫鬟把书娱带到了大厅。

“您在这稍等一下,我通报一下我家掌柜的。”

“掌柜,有人求见,说想要购买您的铺子。”

“你先去招待,我随后就去。”

掌柜上下打量了一番,说道:“你一个女厮波,刚还听闻你在酒楼侍奉富家子弟,因盗窃被打了,你哪来的钱购买?”

书娱尴尬一笑:“掌柜的,我那是被冤枉的,我有钱的,你这铺子要多少钱?”

“20贯铜钱。”

书娱摸遍了全身,竟然掏不出一个子。心想:这原主怎么那么穷啊,要是能变钱就好了。

这时,书娱觉得自己的搭包突然变沉了,用手掏出来一看,是铜钱,数了数,30贯铜钱。

掌柜看见书娱掏出了那么多铜钱,也大为震惊。心想:那铺子又旧又破,既然有人要当冤大头,就卖给她吧。

“你当真要买,我就卖给你。”

“当真。”

“好,咱俩现在就去官府备案。”

只见官府提供了正式合同文书签订,验证白契,随后让书娱交契税,官府贴上了“契尾”,盖上官印,最后将红契交给了书娱保存。

书娱拿着房契,喜出望外。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她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医铺的装修改造。

书娱打量了一下铺子的内部结构,凭借着对医院病房功能设计划分的记忆,绘制了设计图。本想自己将铺子变成设计图的模样,但奈何身负着伤,又刚变了30贯铜钱,怎么也变不出来。只好四处找寻工匠帮忙。在寻找过程中,从别人口中打听到了当地一位手艺精湛的工匠。

书娱拿着设计图找到了林师傅,林师傅拿着图纸,一脸好奇:“书小姐,这是什么新奇的设计,我从业这么多年从未见过如此别致的内室设计。”

书娱耐着性子解释说:“林师傅,这是我设计的医铺功能划分图。这样划分有利于充分利用空间,方便患者出入,保障患者的安全。”

林师傅挠了挠脑袋:“书小姐的想法真是奇特,这工程量有点大,我把我几个徒弟一起叫来,试着按照你的想法来做吧。”

林师傅带着徒弟按照图纸的设计,划分了三个区域,休息区、手术区、厕所,打造了休息陪护区的椅子,病房床,洗手消毒台,防护用品柜,卫生间等,还留了一条病房走廊。

书娱看着巧匠们的改造成果,心里甚是满意。不禁夸赞:“林师傅,您和您的徒弟手艺真是巧啊。比我想象中做的还要好,真是太棒了。”

林师傅不好意思的笑着说:“哪有,哪有,都是书小姐的设计图画的巧妙,我只是按照您的想法做罢了。不过,我倒是好奇想问一下书小姐,您要开一个什么样的商铺,这些东西又有什么用处呢?”

书娱故留悬念:“林师傅,您日后就知道了,哈哈。”

装修改造工程完成了,书娱又开始思考手术设备及术前检查装备的问题,刚思考完,这些装备就映入了眼帘,太神奇了吧,难道我想要什么就能变出什么?

“我还想要要麻醉剂,眼药水。”书娱闭上眼睛说完,但睁开眼却发现没有。真是奇了怪了,难道不灵验了,书娱不死心又说了一遍,发现还是没变出来。

迫于无奈,书娱只好选择自己购买中药材制作这两种东西。她去街上到处打听各个中药铺的价格。

书娱找到了一家价格较为实惠的药铺。

“老板,我想购买一些炉甘石、硼砂、海螵蛸、朱砂、曼陀罗花、草乌、当归、川穹等药材,你这里有没有?”

药铺老板看着书娱,说道:“小姑娘,你说的这些药材我这里都有,你要多少?”

书娱回答:“老板,我每种药材先各要100两,你看这价格能不能再优惠些,我正在筹备开一家医铺,以后会需要大量药材,我都从你这购买。”

老板经过深思熟虑后说道:“你要是能长期从我这购买,价格当然还能再商量商量,不过你一家新开的医铺,要这么多不常用的药材有些蹊跷。”

书娱笑着说:“老板,天机不可泄露,你把药材卖给我就行,我保证,我的店铺一旦开业,定会给你带来更多的生意。”

经过与老板的洽谈,书娱成功购买了一批中药材。回到店铺,书娱马不停蹄地制作眼药水和麻醉剂。

她按比例将炉甘石、硼砂、海螵蛸都磨成粉,后将三者放在锅里烘焙过,用空青的水浣过,浣过之后加一点点磨成粉的朱砂润滑,这样一瓶眼药水就被制作出来了。麻醉剂用曼陀罗花、草乌、当归、川穹等药材也被制作出来了。制作完毕之后,书娱将其装入瓶中。

“大功告成,什么也难不倒我小小天才家。”

一切准备就绪,书娱心里充满了期待。她知道,她即将在这个古代世界开启一段奇妙而又冒险的商业之旅,虽然前方充满了未知和挑战,但她相信,凭借自己过硬的专业知识及技术,一定能在大宋打造出一家让古人惊叹的医铺。

2.

经过精心准备,书娱的医铺终于开业了,她站在门口送茶团酬宾。店门口,挂满了大红灯笼,招牌叆叇摘除医铺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。

人群中有人大声吆喝:“书小姐,你这医铺看着非同寻常,这铺名也很奇特,摘除叆叇?我们这从来没有人干过这个,你能行吗?”

书娱对着人群自信回答:“你们放心,我在梦中收到了神医的指点,已经掌握了技术,并且试验过了,技术已经很成熟了,做完手术之后完全可以不戴叆叇。”

新开业的消息传遍了大街小巷,好奇的百姓们都前来围观。进入店内,都被眼前的设计所惊呆。

“这。。。这是什么地方啊,和我所见到的医铺完全不一样,怎么还有像床一样的台子,这椅子坐着还挺舒服。”

另一边有人惊呼,“你们看这,这还有几台台从未见过的机器。”

书娱站在一旁,看着百姓们好奇的模样,开始向众人介绍:“各位乡亲,欢迎来到我的医铺参观,这张像床一样的台子叫做手术台,做手术时躺在上面的,这一台机器呢,是做近视手术前检查眼睛适不适做手术的,另外这台机子,就是做手术的机子,做完手术后,眼睛能变得和正常人一样,就不用戴那重重的叆叇了。”

听着书娱的介绍,众人还是不太敢相信:“这真的能治好吗?”

“治不好我赔偿十倍,不过这只限于18岁至55岁符合条件的人,今天新店开业,免费治疗一位,有没有近视的想要尝试一下。”

旁边一位小伙子站出来说:“我愿意试一下,我为了准备科举考试,每天挑灯夜读,把眼睛熬的视线模糊,那叆叇贵,普通老百姓根本买不起,我想恢复从前的视力。”

“好,我帮你,小伙子你留下来,其他的乡亲们麻烦先出去一下,我要安静地帮这位小伙子做手术啦。”

乡亲们出去后,书娱询问了小伙子的基本情况,并给他做了术前检测,发现小伙子符合做手术的条件。

书娱让他躺在手术台上,给他滴上麻药,小伙子只感到眼睛里有一丝丝凉意,书娱打开了手术机器,过了一会,手术完成了。

小伙子睁开眼,清晰地看见了远处的物体,喜出望外。

书娱和小伙子交代了注意事项,并拿出了一小瓶眼药水,让其每天滴眼睛。

小伙子连忙道谢:“我知道了,姑娘,真的太感谢你了。等我考上科举,定向皇上推荐你。”

“小伙子不必客气,祝你早日考上科举。”

小伙子打开门,发现乡亲们还在外面等着。他一出来,大伙们连忙凑上去询问情况。

“怎么样啊,你的眼睛恢复了吗?”

小伙回答:“好了,都恢复了,书姑娘真是医术高超。”

“效果这么好,我儿子也近视,我得带他来治治,书姑娘,在你这做手术得花多少钱?”一位大娘问道。

“大娘,今天新开业有优惠,只需三贯铜钱。”

“这么便宜。”大娘不敢置信,“那叆叇都不止这个价,我得得赶紧回家叫我儿子过来。”

不一会,大娘就带着她儿子来了。

书娱做好了做好了一切准备,不一会就做完了手术。之后叮嘱其术后注意事项。

“娘,我的眼睛真的恢复了,好神奇。”

大娘把三贯铜钱交给了书娱,对着书娱说:“真谢谢你啊,姑娘。”

听闻书娱治疗近视的医术高超,越来越来的人来找她治疗。

开业第一天,书娱的医铺生意十分火爆,书娱一个人忙的焦头烂额。然而,这爆火的生意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。

在街道的一家茶楼里,几位传统医铺的店家围坐在一起,私下密谋着什么。

“这书娱的医铺一开业,咱们的店铺就变冷清了,一定是她抢走了生意。”一位医铺老板愤怒地说着。

另一位药铺老板咬牙切齿附和道:“就是,也不知道她用了什么法子,顾客都跑到她那里去了。”

“咱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她把咱们的饭碗踹了,快想个办法治治她。”

“我有一计”,几人都把耳朵都凑了过来。

众人异口同声道:“这招妙啊,就这么办。”

于是,这些商家就找了一位贫苦而且近视名叫李好的人,决定让李好去书娱的医铺治疗眼睛,然后让李好造谣传播手术失败,眼睛变瞎了,并约定事成之后给李好100贯铜钱。

李好穷怕了,听到这么多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。

李好如约到了书娱的医铺,书娱按照往日的步骤为李好做手术。

做完之后,李好假装什么也看不见,随即爬出医铺门口,大声哭喊着在地上翻滚。

“我的眼睛被她治的看不见了,瞎了,大家为我评评理啊。”

众人听见了这声音,急忙围过来看热闹。

“怎么能把人眼睛治瞎了呢?这风险还挺大的,我可不敢治。”

一传十,十传百,这件事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。很快,书娱的医铺客流量开始变少。原本热闹的店铺变得冷冷清清,书娱觉得此事非常蹊跷,觉得一定是有人在背后搞鬼。

书娱绞尽脑汁思考:到底是谁想陷害我呢,我一定要调查清楚。

于是,书娱偷偷来到了李好的住处,躲在暗处,想要偷偷看看他到底是不是装瞎。没想到,听见了李好和其他几位商铺老板的对话。

“几位老板,我已经按照你们说的装瞎造谣了,该给我那承诺的一百贯铜钱了吧。”

“李好,你先别急,我们近几日生意不好,过几日再把这一百贯铜钱凑凑给你。”

“好啊,竟然是这几位老狐狸搞的鬼。”书娱非常气愤。

待几位商铺老板离开后,书娱走进李好家中。

李好神情紧张,故意说道:“你是谁。”

“别装了,李好,我都已经知道了,你没瞎,你是装瞎的,那几位老板给你一百贯铜钱,我给你一百一十贯铜钱,你帮我澄清,怎么样?”

能被钱收买的人也会被出价更高者收买。李好收下了书娱的钱,点了点头。

次日,李好游走在大街小巷上为书娱澄清事实。

经过这么一来,书娱的医铺逐渐恢复了生机,顾客越来越多,生意越来越好。书娱看着这景象,心里十分高兴,她知道,她的医铺终于在大宋商业界迈出了强有力的一步,成功突破了困境。

3.

晚上,书娱躺在床上,思考着医铺进一步的发展。她清楚的知道,要想在大宋商业界长久立足,必须得有人把这门技术传承下去。

经过一夜深思,书娱决定对外招聘。于是,在店门口张贴了招牌启示:1.招聘两名大夫,工钱每月30贯铜钱;2.招聘四名大夫助理。工钱每月20贯铜钱3.招聘一名账房先生,工钱每月20贯铜钱。

看着这高薪报酬,很多人跃跃欲试,都纷纷前来报名。

经过严格挑选,书娱选出了两名大夫:王洪和李亮;四名大夫助理:李名、李想、林安和张斯,一位账房先生:黄豪。

书娱把七名员工聚集在一起开会,告知大夫将由其亲自传授技术,以后做手术她会在旁边指导,大夫助理的工作内容是协助大夫,账房先生的工作内容是收钱,管理账本。此外,书娱还建立了严格的考勤制度并宣告大家:“每天除特殊情况外必须准时到达医铺,到达之后需要在考勤本上登记名字。如果每月满勤可领取满勤奖励五贯铜钱,如有不请假随意旷工的则需在工钱里扣三贯铜钱。”

“都听清楚了吗?医铺的繁荣靠大家了。”

“都清楚了。”

这时,预约好的顾客来到了店里,书娱给大夫培训了专业知识,演示了一遍操作,并详细说明了各个步骤的注意事项,随后的顾客由大夫主持,书娱在旁边指导。

两位大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战,终于可以自己独立做手术了。

随着名声的不断扩大,书娱发现有些顾客住的远,来店里非常的不方便。于是她又心生一计,她要搞分店,每一个偏远的地方都做一个分店,给分店各搞一套设备,在总店招聘大夫,进行专业培训,培训好之后分配到各个分店。这样就方便了偏远地区的百姓。

账房先生黄豪一脸担忧的问:“师傅,这分配到偏远地区的大夫工钱怎么算?总不能和咱这里的一样吧。这样很难招到人。”

“自然不会,到边远地区去的会给他们多发放十贯铜钱补贴。”

分店模式推出后,深受郊区百姓喜爱。有位住在郊区的小姑娘做完手术后,拉着大夫的手,感激说到:“早就听闻这近视手术,可惜我们这到那里非常远,现在我们这地方也有了,可真是方便啊。”

就算是这样,书娱也没闲着,她会带着礼品去回访做过手术的顾客,询问他们的术后状况。此外,她还会时不时去走访分店,关心分店员工。

4.

书娱坐在总店医铺的休息区,看着众多的顾客与忙碌的小伙伴,心里倍感欣慰。此时,账房先生黄豪兴冲冲的跑来说:“师傅,咱们总店和分店的营业额又创历史新高了,这多亏了你。”

书娱笑着回答:“你们功不可没,这个月工钱翻倍。不过咱们也不能懈怠,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,提高服务质量。”

正说着,一位穿着华丽的男子走了进来,尾随着几个侍从。此人乃是书娱的第一位顾客,如今已高中科举,十分受皇上赏识,已当上了尚书令,他笑着对书娱说:“书姑娘,你可记得我?我是你的第一位顾客李理,你这医铺可真是越做越大了,现都成为这条商业街的一块招牌了。我曾经许诺过考上科举后向皇上推荐你,我向皇上禀报过你的情况,皇上想设立医学教育学府,想邀请你当先生,不知道你是否感兴趣呢?”

书娱向李理恭敬行礼:“尚书大人,草民确实有此打算。草民把这门技术传播出去,可以让更多的百姓受益。”

“书姑娘果然大义,我回去后就向皇上禀报。日后你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,尽管开口,我一定尽我所能帮助你。”

“书娱在此谢过大人,大人的厚爱草民必将牢记于心。”

过了几日,尚书大人带领侍从抬着轿子,来到了医铺,书娱让车夫把设备搬上马车。就这样浩浩荡荡地把书娱接到了学府。

学府里坐着的都是大宋的青年学子,一个个眼神里充满了求知的欲望。

书娱把自己编撰好的课本分发到学生手上,先和他们系统地讲解了理论知识,和他们讲解了其中的原理,再搬出术前检查仪器和手术仪器,让他们轮着上来仔细观察,之后和他们讲解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骤。

“孩子们,我把这些知识都传授给你们了,若你们学有所成,希望你们能继续造福大宋的百姓们。”

“感谢先生的传授,先生的教诲我们必铭记于心。”

又是一年春,书娱的名声传遍大宋,她的事迹被人们广为歌颂。她成功将21世纪的摘镜技术融入大宋,创造了不朽神话。她的医术在后人的传承下,继续流传发展,为大宋商业史的发展添上了浓厚一笔,而她自己,也被皇上赐名,载入史册,流传百世。

网友评论

还可以输入 200